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公民电话记录隐私权保护的研究——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相关立法引发的思考/王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19:52:48  浏览:81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民电话记录隐私权保护的研究——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相关立法引发的思考

王硕 郭春枝(助)


【摘要】随着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侵犯公民电话记录隐私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如何有效保护公民的相关权益,成为当前法律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拟从分析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在保护公民电话记录隐私权的相关立法,联系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话记录;隐私权;调查取证


一、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关于电话记录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

North CarolinaArticle .Telephone Records Privacy Protection Act
.§ 14 113.30. Definitions.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apply in this Article:
1.Caller identification record. ? A record collected and retained by or on behalf of a customer utilizing caller identification or similar technology that is delivered electronically to the recipient of a telephone call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reception of the telephone call and that indicates the telephone number from which the telephone call was initiated or similar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telephone call.
2.Customer. ? A person or the legal guardian of a person or a representative of a business to whom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provides telephone service to a number subscribed or listed in the name of the person or business.
3.Person. ? An individual, business association, partnership, limited partnership, corporatio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r other legal entity.
4.Telephone record. ? A record in written, electronic, or oral form, except a caller identification record, Directory Assistance information, and subscriber list information, that is created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and that contains any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ith respect to a customer: a. Telephone numbers that have been dialed by the customer. b. Telephone numbers that pertain to calls made to the customer. c. The time when calls were made by the customer or to the customer. d. The duration of calls made by the customer or to the customer. e. The charges applied to calls, if any.
5.Telephone service. ? The conveyance of two way communication in analog, digital, or other form by any medium, including wire, cable, fiber optics, cellular, broadb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or other wireless technologies, satellite, microwave, or at any frequency over any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The term also includes the conveyance of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the Internet and telephone relay service.
6.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 A person who provides telephone service to a customer without regard to the form of technology used, including traditional wire line or cable communications service; cellular, broadband PCS, or oth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ervice; microwave, satellite, or other terrestri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 or voice over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service。

北卡罗莱纳州:电话记录隐私权保护法

§ 14 113.30.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条文:

1.主叫识别记录。通过收集和保留呼叫者识别器或以电子形式等相似技术传递给客户的电话,同时接受电话,并显示来电号码或与来电电话相关的一些信息而形成的记录。
2.客户——个人或法定监护人,或者为电话服务供应商对以个人或商业名义署名商业提供电话服务的商业机构进行代表。
3.个人——个人,商业协会,合伙,有限合伙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法律实体
4.电话记录——记录形式包括书面、电子、口头等形式。记录内容除了来电者身份记 录外,还包括目录帮助信息,用户列表信息。用户列表信息又包括电话服务供应商创建的和与客户相关的下列信息:(1) 客户已拔的电话号码;(2)客户自己的号码;(3)客户拨打电话或接受电话的时间点;(4)客户拨出或接收电话的通话时长;(5) 如果属于收费电话,还包括电话费用项目。
5.电话服务——模拟双向沟通的运输,数字运输,或以电线、电缆、光纤、移动电话、宽带个人通信服务为媒介的运输,以及以卫星、微波和在任何频率的任何部分的电磁频谱的无线技术为媒介的运输。此处的电话服务还包括运输工具的语音通信互联网和电话中断服务。
6.电话服务供应商——以各种技术形式提供电话服务的传统的有线或有线通信服务,蜂窝电话,宽带电脑,或其他无线通信服务;微波,卫星,或其他地面通信服务;或互联网语音通讯服务。
§ 14 113.31. Prohibition of falsely obtaining, selling, or soliciting telephone records.
1.No person shall obtain, or attempt to obtain, by any means, whether electronically, in writing, or in oral form, with or without consideration, a telephone record that pertains to a customer who is a resident of this State without the customer's consent by doing any of the following:(1) Making a false statement or representation to an agent, representative, or employee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2)Making a false statement or representation to a customer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3)Knowingly providing to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a document that is fraudulent, that has been lost or stolen, or that has been obtained by fraud, or that contains a false, fictitious, or fraudulent statement or representation.(4)Accessing customer accounts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via the Internet without prior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ustomer to whom the telephone records relate.
2. No person shall knowingly purchase, receive, or solicit another to purchase or receive a telephone record that pertains to a customer without the prior authorization of that customer, or if the purchaser or receiver knows or has reason to know that the record has been obtained fraudulently.
3. No person shall sell or offer to sell a telephone record that was obtained without the customer's prior consent, or if the person knows or has reason to know that the telephone record was obtained fraudulently.
§ 14 113.31. 禁止虚假获得,出售,或寻求电话记录。
1.任何人不得获取或试图以电子、书面、口头形式通过如下方式获取电话记录,而不论电话记录涉及到的客户是否居住在本国以及是否得到了客户的同意:(1)对代表人、代理人或电话服务供应商的雇员作虚假陈述或代表;(2)对电话服务供应商的客户作虚假陈述或代表;(3)明知提供给电话服务供应商的文件是伪造的,已丢失的或被盗的,或以欺诈手段获得的,或载有虚假的、虚构的、欺骗性的陈述或代表;(4)未经事先授权,电话服务供应商通过因特网访问客户账户的电话记录,获得与该电话记录相关人员的信息。
2.明知电话记录未经客户事先授权,知道或有理由知道记录是以欺诈手段获得的而予以购买、接受、索取。
3.任何人未经客户事先授权不得售卖或出售电话记录,或者购买者、接受者知道或有理由知道记录是以欺诈手段取得的。
§ 14 113.32. Exceptions.
1.The provisions of G.S. 14 113.31 shall not apply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1)Any lawfully authorized investigative, protective, or intelligence activity of a law enforcement agenc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official duties of the law enforcement agency.
(2)A disclosure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if the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reasonably believes the disclosure is necessary to: (i) provide telephone service to a customer, including sharing telephone records with one of the provider's affiliates or (ii) protect an individual or service provider from fraudulent, abusive, or unlawful use of telephone service or a telephone record.
(3)A disclosure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to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
(4)A disclosure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that is authorized by State or federal law or regulation.
(5)A disclosure by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to a governmental entity if the provider reasonably believes there is an emergency involving immediate danger of death or serious physical injury.
(6)Testing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s security procedures or systems for maintaining the confidentiality of customers' telephone records.
2.Nothing in this Article shall be construed to expand the obligation or duty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to maintain the confidentiality of telephone records beyo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Article or federal law or regulation. Any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or agent, employee, or representative of a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r who reasonably and in good faith discloses telephone records shall not be criminally or civilly liable if the disclosure is later determined to be in violation of this Article.
§ 14 113.32. 例外
1. § 14 113.31中所列情形不适用于下列事项。(1)任何合法授权的调查、保护,以及执法机构的情报活动与公务活动。(2)电话服务供应商基于以下情况合理地认为披露是必要的而进行的披露行为:i 为客户提供电话服务包括与供应商的分支机构分享电话记录;ii防止个人或服务商被欺诈,以及滥用或非法使用电话服务或电话记录。(3)电话服务供应商披露美国失踪和被剥削的儿童。(4)电话服务供应商的披露行为是得到国家、联邦法律法规授权的。(5)电话服务供应商合理第认为有死亡的危险或严重的身体伤害等紧急情况而对政府实体所作的披露。(6)为维护客户电话记录的机密性而进行的电话服务供应商的安全程序以及系统的测试。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救灾扶贫周转金会计核算制度

山西省民政厅


山西省救灾扶贫周转金会计核算制度
山西民政厅

第一条 为了加强救灾扶贫周转金(以下简称周转金)管理,严格周转金核算手续,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山西省救灾扶贫周转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周转金会计是管理、监督与反映周转金的工具。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核算的方法,全面、正确、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管委会的经济活动,促使周转金加速周转,保证周转金安全有效使用。
第三条 周转金会计统一采用以资金活动为主体的“收付记帐法”。会计年度以国家预算年度为准,从每年公历一月一日开始至十二月三十一日终止。会计记帐以人民币元为单位,元以下记角、分。
第四条 周转金会计接受同级民政、财政、银行、审记部门和上一级周转金管委会会计的指导、监督。

第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五条 基本任务和职责
(一)周转金会计应遵守《会计法》、《会计工作人员规则》和《山西省救灾扶贫周转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照本制度办理会计事项,充分发挥周转金的效益。
(二)负责本单位周转金的拔放、使用、回收、结算等会计业务,做到日清月结,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
(三)编审、汇总会计报表,定期检查、分析周转金活动情况,考核财务收支成果,促进增收节支。
(四)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资料,及时整理立卷归档。
(五)监督资金的发放使用,发现贪污挪用截留等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向领导反映,有权提出纠正制止措施,如不反映应负连带责任。
第六条 各级管委会都要配备政治、业务素质好,文化知识水平高的专(兼)职会计和出纳人员,负责会计核算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严格实行钱帐分管。

第三章 会计科目及记帐方法
第七条 各级管委会必须按照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帐户,处理会计业务,对没有相应事项的科目可以不用。
第八条 按照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三大类,总帐会计科目和明细帐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见附表。

第四章 会计凭证
第九条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种。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本单位或个人办理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凭证,如救灾扶贫周转金借据和还款收据等(附格式)。
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国家会计制度规定的基本内容。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或补充。
第十条 记帐凭证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依照制单顺序,连续编号,月终连同每个记帐凭证后的原始凭证,装订成册,加上封面,妥为保管(单据过少,可按季或半年编号装订成册)。

第五章 会计帐薄及核算程序
第十一条 周转金会计核算设日记帐、明细帐和总分类帐三种:
(一)日记帐分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由出纳员在资金收付时顺序登记,日清月结,用以反映现金和存款的收、付、余额。日记帐采用三栏式订本帐。
(二)明细分类帐根据总帐科目需要,开设帐页。一般应设置:
1、各种收入明细帐,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
2、支出明细帐,采用多栏式帐簿;
3、投资及各种往来明细帐,采用三栏式帐簿;
4、固定资产明细帐,采用专用帐簿;
5、库存物资明细帐,采用数量三栏式帐簿。
(三)总分类帐(简称总帐)根据总帐科目开设帐页。一般采用三栏式。它和所属明细帐户必须进行平行登记。
第十二条 管委会应设置“扶持借款”备查登记簿,对明细帐和日记帐中未能记载的事项进行补充登记。
第十三条 启用帐簿要求:
(一)帐首“经营人员一览”和“帐户目录”要按规定齐全。并加盖公章和记帐人员名章;
(二)活页帐簿按每一帐户分别编号,年终帐务结束,按帐户顺序整理,装订成册,逐页编总页号。
第十四条 记帐规划:
(一)资金来源类或资金运用类科目,同资金结存类科目发生对应关系时,记“同收”或“同付”。
(二)资金来源类科目同资金运用类科目发生对应关系时,记“有收有付”。
(三)各类内部各科目之间发生对应关系时,记“有收有付”。
第十五条 会计核算程序:
(一)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
(二)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原始凭证分别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三)根据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帐;
(四)根据记帐凭证登记总帐或根据记帐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帐;
(五)月终将日记帐、明细帐与总帐相互核对,试算平衡;
(六)月终根据总帐和明细帐编制会计报表。
第十六条 记帐要求:
(一)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证据齐全,帐面干净,字迹工整。
(二)按照记帐凭证和时间、编号顺序,连续记载,不得隔页跳行;总帐和明细帐应平行登记,已登记的记帐凭证用“√”符号注明。
(三)定期核对,定期结帐,做到帐证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帐帐相符,上下相符。帐簿记录错误,按照“划线更正法”、“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三种方法更正。不得擦刮挖补涂改。
(四)记帐凭证一律用兰黑墨水书写;红色墨水只限于红字冲帐、改错划线、结帐划线和多栏式帐页中“分析专栏”内记减少数使用。
(五)每页帐记满后,在最后一行摘要栏内写明过次页,另一新帐页摘要栏内写明“承前页”。余额栏内记发生额的累计数。

第六章 年终清理和结帐
第十七条 年度终了前,对各项收支项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理结算,在此基础上办理年度结帐,编制年度决算。
第十八条 年终清理结算基本要求:
(一)清理核对拨入上解周转金数额,达到上、下对口。
(二)清理扶持借款,凡到期未归还的借款都要弄明原因,按类按年度依次转入下年帐户。
3、清查货币资金,做到银行存款帐面余额和银行对帐单的余额相符,库存现金的帐面余额和库存数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如有差错,应查明原因,按规定调整帐务。

第七章 会计报表
第十九条 根据管委会的业务需要,会计报表暂定为三种,格式附后(三种格式均为制定本级和汇总下级报表通用)。
会计报表一:资金活动情况报告表
本表反映管委会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增减变化情况。各单位本级填报此表时,均按总帐和明细帐有关数据填列,年初数按上年决算后结转本年的期初数填报,期末数按截至核算期止各科目余额填报。
会计报表二:周转金借款明细报告表
本表反映周转金借出情况,按“扶持周转金”明细科目填报。
会计报表三:财务收支成果报告表
本表反映管委会资金使用成果情况。表内项目按照各科目明细帐填报,其中汇总“借入资金”时,本级数字与下级数字不得重报。
第二十条 编送会计报表的要求:
(一)会计报表以本级管委会为单位填报,各地(市)县管委会汇总上报会计报表时,应同时附报本级报表。周转金超过百万元的重点县,会计报表在报送地(市)管委会时,应同时抄报省管委会。
(二)报送时间。乡镇应于六月五日和次年元月五日前分别报出,县级应于六月十日和次年无月十日前报出,地(市)管委会在六月十五日和次年元月十五日内汇总上报省管委会,各地管委会在上报上级管委会的同时报送同级民政财政部门。对报表分析或说明应随同报表一并报送。地
(市)和县、乡可根据实际需要另订季报或月报制度。

第八章 会计档案
第二十一条 各种会计凭证和帐簿、各种会计报表、借款合同书、公证书、登记簿、会计人员交接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单等会计档案,由会计人员负责分类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当年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管委会保管一年。期满后由会计人员编造清册,乡(镇)管委会会
计档案移交乡政府档案室保管;县以上管委会会计档案移交同级民政部门档案室保管。
第二十二条 会计档案的保存年限及保存期满需要销毁事宜,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年度决算,永久保管;月份、季度会计报表,保管五年;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和总帐、明细帐保管十五年;现金出纳帐、银行存款帐,保管二十五年。

第九章 会计交接
第二十三条 应保持会计人员相对稳定,如周转金会计调离工作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未办妥交接手续,未经主管部门审验同意会计人员不得离职。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省、地、市、县、乡各级管委会。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解释、修改、补充均由省管委会负责。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试行。



1991年9月14日

关于正式使用“检定/校准证书”的通知

国家技术监督局


关于正式使用“检定/校准证书”的通知

技监局量发(1996)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技术监督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国家专业计量站及各有关单位:

《计量法》颁布后,根据《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局曾制订了一套计量检定证书的式样和规格,在统一全国量值、开展计量检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广泛,国内外许多企事业单位都十分重视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尤其在按GB/T19000 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体系时,对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溯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局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文件要求,参考了一些国家计量检定、校准实验室出具的证书格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检定/校准证书”格式,定于1996年7月1日正式使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定/校准证书”适用于各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设置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含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开展检定和校准时使用;

二、“检定/校准证书”可根据用户(计量器具送检单位)的需要,先在省级及部分大中城市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中试用;

三、使用“检定/校准证书”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除少数项目,即主管、检定员、核验员签字等处必须手笔外,一律用计算机打印;

2、根据用户的需要,按附加说明的内容提供与本证书有关的全部或部分资料,并作为证书的付本;

四、为保证证书印制质量和格式的规范一致,体现证书的法制性、严肃性,本证书由我局指定单位统一印制、发行;

五、本证书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附件:1、检定/校准证书;

2、附加说明;

3、关于“检定/校准证书”印制、发行的说明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年1月6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